近年崛起的成渝經濟區,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許多科技巨頭紛紛進駐。成渝經濟區仍在工業化發展階段,以成都、綿陽為主形成新技術產業群聚地,德陽、自貢則為大型發電設備產業群聚,成都;重慶為國防工業重鎮,重慶則主要生產汽車、摩托車。不過成渝地區缺乏二級城市,導致城鄉差距擴大,三峽庫區還出現嚴重的産業空洞化現象。
成渝經濟區特點
成渝經濟區的城鎮體系具有以下特點:從城市規模來看,重慶、成都皆為400多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,而二級城市的規模都在50萬人上下,周邊缺乏100萬人口以上的二級城市。由於缺乏規模適中的二級城市,導致各種高端産業及服務功能過於集中於兩大城市,不利於成渝地區其他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。從城市的空間分布來看,發展水準最高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成都—德陽—綿陽—樂山一線及重慶周邊地區,宜賓市區與自貢市區發展水準也較高。
由於成渝地區工業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,缺乏二級城市和小城鎮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,這種失衡必然導致城鄉差距加大。僅四川省的成都、綿陽、德陽、自貢市區工業增加值就占四川省工業增加值的50%,其中成都市工業增加值約占四川省的1/4。重慶市的工業集中度更高,三峽庫區則出現嚴重的産業空洞化現象。
成渝經濟區產業分布與發展趨勢
在工業方面,成渝經濟區仍在工業化發展階段,產業以德陽的東方電機、重型機械,重慶的長安福特、嘉陵、力帆、西鋁等為代表。成渝經濟區主要工業包括由過去歷史原因形成,相對具優勢的裝備製造業、高新技術産業、國防工業、資源加工業等,形成以成都、綿陽為主的高新技術産業群聚;以德陽、自貢為主要聚集區的大型發電設備産業群聚;以成都、重慶為主的國防工業産業群聚;以重慶等地為主的汽摩産業群聚等。
在服務業方面,應先完善物流體系建設。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,也是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。重慶朝天門碼頭地扼長江、嘉陵江黃金水道要衝,為重慶主要交通樞紐之一。而成渝兩地高速鐵路開通,更為彼此合作交流建立良好條件。因此,兩城市合作共建「水、陸、空」綜合物流體系不僅可以截長補短,而且也較符合比較利益。
成渝經濟區十二五規劃
為了讓重慶與成都兩地交流更趨頻繁,並且整合成渝兩地優勢互補合作,中國大陸發改委於2011年6月2日正式下發《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》,成渝經濟區的規劃範圍,包括重慶的31個區縣和四川省的15個市,區域面積20.6萬平方公里。
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7%,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.9萬元人民幣,城市化率達到52%。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提高,成為大陸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.5萬元,城市化率達到60%。
在產業方面,未來五年將初步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。重點扶持包括裝備製造業、汽車摩托車製造業、電子資訊產業、民用航空航天產業、冶金和材料產業、化學工業、輕紡工業和醫藥產業等八大產業。
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深入以及經濟迅速發展,相關的高速公路、港口、航空、鐵路等建設將先行展開。此外,川渝地區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基地,也具備產業發展的基礎,政策扶持的裝備製造(機械產業)、航空航天、資訊技術等產業在規劃提出後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。 |